欢迎访问来宾市博物馆!
设为首页|会员登录|网站地图|后台管理|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宣传活动 > 教育活动 >
文化进万家|壮族三月三与歌圩文化
【字体: 】  【编辑日期:2022-04-03 17:56】  【来源:来宾市博物馆】  【作者:来宾市博物馆】  【点击次数:
   农历三月三,亦称“上巳节”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,其中以汉族、壮族、苗族、瑶族为典型。三月初三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,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。“三月三”不仅仅壮族传统踏青歌节,也是壮族祭祖、祭拜盘古、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。每到三月三时节,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、汇聚江边饮宴。三月三时活动丰富,有吃五色糯米饭、抢花炮、打铜鼓、歌圩对歌等,下面给大家着重介绍壮族地区喜闻乐见的歌圩文化。
   “歌圩”是壮族群众在特定时间、地点举行的节日性聚会歌唱活动形式,壮语称为“圩欢”“圩逢”“笼峒”“窝坡”等。凡是壮族较大的聚居区都有歌圩,举办歌圩的时间主要在春秋两季。春季歌圩以三四月间为最盛,农历三月初三举办的次数最多;秋季歌圩集中于农历八九月,尤以中秋节为最佳日期。
   关于歌圩的来历,各地各族传说不一,归纳起来有四种。一种传说是,在很久很久以前,某年天大旱,群众唱歌乐神,果然天下大雨,人们喜得丰收。从此之后便年年唱歌乐神,求得风调雨顺,发展成了歌圩。第二种传说是,很久以前,有一户人家有三个很漂亮的女儿,上门求婚的人络绎不绝,她们的父亲想了个择婿方法——让前来求婚的年轻人比赛唱歌,谁唱得最好,女儿就嫁给谁。后来通过唱歌,三个女儿都找到了如意郎君。从此之后,唱歌成了一种男性求偶的形式,并发展成为歌圩。第三种传说是,有一对恋人感情很好,却受到家人的反对和阻扰,最后双双殉情。寨子里的青年们知道后,纷纷前来唱歌凭吊,寄托哀思。后来习以相传,逐渐演变成歌圩。第四种传说是,歌仙刘三姐从天上下凡,把歌声传到人间,大家都来学唱歌,学的人越来越多,聚集成圩,便有了歌圩。
   随着时间的发展,歌圩既成为了壮族人民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,也是未婚青年交友的地方。歌圩上唱的山歌内容丰富,蕴含着壮族人民的生活智慧,体现着壮族人民的喜怒哀乐与思考。
   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近几年少有歌圩活动,但我们可以从影像资料中感受歌圩上的热闹氛围。

上一篇:市博物馆顺利举办暑期青年志愿者 暨科普宣讲员培训
下一篇:活动招募|红领巾讲解员公益培训班开始招募啦
来宾市博物馆  电话:0772-4280615(办)
网站备案:桂ICP备16007755号-1 公安部备案号:45130202000183  技术支持:南宁博鑫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主办单位:来宾市博物馆 承办单位:来宾市博物馆 电子邮箱:lbbowuguan@163.com